景区道路建设标准 景区道路规划设计规范
问题
景区道路建设标准 景区道路规划设计规范
一、二、三、四级公路标准
一、二、三、四级公路是中国公路的分级标准。根据公路通行能力、安全性能、路面宽度等因素进行分类。设计速度。不同等级的公路在建设标准、管理和养护方面也有所不同。
一级公路:主要连接省会城市和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具有较高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能。路面宽度一般不小于24米,设计速度一般不小于每小时80公里。
二级公路:主要连接地级城市和县城,具有一定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能,路面宽度一般不小于18米,设计速度一般不低于60公里/小时。
三级公路:主要连接县、乡镇,具有一定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能,道路宽度一般不小于12米,设计速度一般不小于时速超过40公里/小时。
第四类公路:主要连接乡镇、乡村,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能较低。路面宽度一般不小于6米,设计速度一般不小于每小时30公里。公里/小时。

景区内道路有多宽是否属于建设用地?
1、景区内道路若为人行道或小型电动车道,宽度较小,可不需占用建筑面积。
2。然而,如果有车路,其宽度通常较大,并且可能需要占用建设用地。

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标准是什么?
根据国家《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定》,按公园游览面积乘以相应系数确定。规定如下:
表15旅游点停车位指数
停车位指数系数:停车位/旅游点100平方米
机动车:一类城市0.80,郊区0.12,二类城区0.02
自行车:一类城区0.50,郊区0.20,二类城区0.20
注:一级:古典园林、风景区。第二类:一般城市公园。
停车场规划注意事项:
1.私人建筑物及公共建筑物的停车场原则上设于建筑物本身范围内.是需要的。
2、停车场区域必须按照国家标准GB5768-86《道路交通标志、标志》安装交通标志、交通标志。
3、停车场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能见度。人行天桥、隧道、桥梁、隧道引道与出入口的距离不得小于50米,与路口的距离不得小于80米。
4、停车场停放车辆超过50辆的,出入口数量为2个以上,停放车辆数量超过500辆的,出入口数量为2个以上。应当是三个或更多。应当是。门道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0米,门道宽度不应小于7米。
公共建筑内设置的停车场车位指示器包括吸引外部车辆和建筑物自有车辆的车位指示器。
5、汽车停车场的停车方式必须以空间狭窄、便于疏散、确保安全为原则。
6、汽车停车场车位指标按小型车计算。对于其他车型,设计时需按表1所示折算系数折算为等效车型,并按等效车型计算停车位总量指标。
以上内容参考-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

以上为是众多网友友对《景区道路建设标准 景区道路规划设计规范》的相关解答,希望对您的问题有所帮助。